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 > >
我的家乡汪曾祺赏析_我的家乡汪曾祺原文_焦点速递

时间:2023-04-08 08:07:05    来源:互联网

1、原文: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2、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


(资料图)

3、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

4、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5、 2、有几年,有送麒麟的。

6、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

7、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3、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

8、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

9、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

10、“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11、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

12、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

13、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

14、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15、  4、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

16、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17、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

18、青蛇、白蛇、老渔翁。

19、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20、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21、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

22、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23、一天快过去了。

24、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

25、元宵元宵嘛。

26、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

27、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

28、“正日子”是十五。

29、  5、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

30、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

31、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

32、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

33、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34、  上街去看走马灯。

35、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

36、“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

37、”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

38、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

39、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

40、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

41、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42、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43、  6、孩子有自己的灯。

44、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45、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

46、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

47、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

48、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

49、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50、 7、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

51、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

52、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

53、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

54、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

55、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56、  8、街上有人放花。

57、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58、天上有一盏红灯笼。

59、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

60、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61、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

62、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

63、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

64、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

65、年,就这样过去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