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 > >
“青年与乡村未来”如何实现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他们这样说……

时间:2023-05-23 13:40:37    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毛丽君)日前,首届“青年与乡村未来”对话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青年委员专题学术交流活动,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片区善湾村原野学社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青年英才在原野学社齐聚一堂,多位青年代表进行主题学术交流演讲,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新农人农业实践、乡村文创和艺术赋能、乡土自然教育等方面分享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经验和见解。

苏州吴江区本地的村支书金香和来自苏州相城区的“草莓硕士”林亚萍分享了青年新农人关注农业增产、带领农民增收的奋斗历程;同济大学的彭婧和湖南大学尹怡诚两位青年老师从高校实践出发,分享了在云南多个村庄唤醒乡愁文脉、在湘西十八洞村驻村“陪伴式”规划的故事;三位青年设计师温婷、沈洁和胡敏君则从“跨界”“破圈”的角度,以乡村文化艺术和乡土自然教育作为切入点,生动阐述了他们在浙江、江苏等多个村落的乡村振兴经验。

在可以感受麦田菜地的学社剧场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场开放、创新和务实的圆桌讨论。重点围绕如何构建以青年人为核心的乡村全产业链平台、如何打造新的乡村业态场景、如何激发青年人在乡村创新的动力以及如何整合高校校内教育体系与校外乡村实践需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活动发起人之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尚武教授提出,规划学科的实践性非常重要,也是学科生命力的来源。青年和乡村的未来一定要靠发展路径的创新,而青年最大的优势在创新,因此也是推动未来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

“希望未来依托学会、高校和各界的力量,搭建一个青年对话的平台,一方面给高校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启发。另一方面也希望平台能够面向社会,将规划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团队的资源链接起来,最终构建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张尚武说。

标签: